中心动态

中心召开“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实施方案第三次研讨会

2016-08-25

两场比较成熟的项目研讨会之后,由柴彦威教授和关美宝教授担任主持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41529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时间地理学为核心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及中国城市验证研究41571144)的项目推进有序开展,收获了阶段性成果。

8月22日,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实施方案的第三次研讨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召开。应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之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关美宝(Mei-Po Kwan)教授、美国地理学会AAG执行主任Douglas Richardson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志林副教授、山东大学黄潇婷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静博士、中山大学赵莹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申悦博士、塔娜博士、香港大学肖作鹏博士访问我中心并参加了本次讨论会。

会议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张雪博士生主持,与会成员全程以英文交流。首先,列席师生做了简短自我介绍,并交流了项目开展至今的情况。随后,申悦博士就上海预调查的问卷设计进行了汇报,对于问卷架构、设计思路、问题指向进行了详细说明。

Mei-Po Kwan教授提出,问卷设置必须研究意识紧密结合,并且需针对被调查样本的实际情况调整提问方式,针对几个重点问题的设置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建议问卷应更简明聚焦。Douglas教授首先肯定了该项目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现实意义,并建议项目组关注个体健康状况与环境的相关性,将其有选择性地加入问卷调研;此外,针对惯常行为的调研需求,他建议加入可达性的相关问题,以期得出更为全面、更有针对性的解释。清华大学的刘志林老师提出,除了涵盖健康议题、个人属性及惯常之外,问卷需要突出对社会隔离调查需求。

之后,山东大学的黄潇婷副教授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旅游者时空数据采集平台,并就新版本的改进做了详细说明。Douglas教授提出可以通过旅游者的背景信息来归纳出一些空间偏好,并用这些偏好进行游览引导,并建议在国际对比之中加入新的备选城市。教授还就个人的研究方向Noise and Health Information的研究前沿进行了介绍,有学者关注stress并将癌症和噪音、污染等环境变量联结起来考察其影响。Kwan教授认为本项目之中应把主客观评价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压力和焦虑相关变量,以推进健康的相关研究。

最后,柴彦威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中美时空行为研究学者的又一次重要交流活动,也是城市时空行为调查与分析成果的阶段性分享与总结,期待项目的顺利推进及新的研究成果,也期待时空间行为研究领域更多国际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气氛热烈的研讨会现场

项目研讨会全体与会人员留影

 

 

(供稿人:马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