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第十二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时空间行为与城市社会规划研究”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召开

2016-12-06

“第十二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于20161126-27日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UCSB)主办,由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联合承办。本次会议以“时空间行为与城市社会规划研究”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同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70余个地理单位,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以及来自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国际城市规划》等地理出版单位等300余位代表参会。

26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主持,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鲍泓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张国友研究员先后致辞。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关美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波、北京联合大学张景秋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副理事长在致辞中希望与会代表努力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视野,以更好地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并祝愿第十二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圆满成功。

26日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资深教授和中青年骨干以及学术新秀同台论道,热烈而有成效。大会主题报告第一节由北京联合大学张景秋教授主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关美宝教授做了题为“算法地理:大数据、算法不确定性和移动性研究”的大会报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紧扣会议主题做了题为“基于时空行为的城市社会规划创新的大会报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做了题为“手机数据时空行为研究若干进展”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以“从居民视角解释城市的依据性”为题作大会报告;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周素红教授做了题为“非常规时空行为研究初探”的大会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孟斌教授的大会报告题目为“北京市典型就业集聚区的职住关系与空间行为”。

关美宝教授做了题为“算法地理:大数据、算法不确定性和移动性研究”的主题报告,面临近年来的“大数据热”以及在新数据环境下时空间行为研究的进展,她提出在人类时空间行为研究中大数据的出现增加了算法在调和地理知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确定性,并指出研究者们需要对数据驱动及算法驱动的地理学研究保留批判性的思考。柴彦威教授紧扣会议主题做了题为“基于时空行为的城市社会规划创新的大会发言。柴教授从空间、时间、行为三个方面,思考城市社会规划的创新路径,提出以城市生活圈体系重构城市规划,开拓城市生活空间规划、基于时空预算构建城市生活时间规划,从居民行为引导、安全生活圈的视角探讨个体行为规划。王德教授做了题为“手机数据时空行为研究若干进展”的大会发言,他指出手机数据的全时、全样本特点为研究城市居民时空行为提供了条件,从手机数据的时间维度、信令类型维度,结合时间维度与信令类型的夜间活力研究、个体行为维度、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维度以及应用性研究等六个方面对手机数据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手机数据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汇总成为刻画城市运营状态的指标体系,为城市决策与规划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张文忠研究员,以“从居民视角解释城市的依据性”为题作大会报告,他首先指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并从宜居城市的调查实践、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重点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宜居性研究进展与宜居指数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周素红教授以“非常规时空行为研究初探”为题,提出从时空大数据研究“非常态”时空行为的重要性,将非常规行为概括为极端异常行为、规范外行为以及突发行为三类;提出对于极端行为应挖掘其特殊情境及动因、对于犯罪等规范外行为应探究行为过程中各行为主体间互动关系、对于突发性为总结其规律性,从而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及应用。北京联合大学的孟斌教授的大会报告题目为“北京市典型就业集聚区的职住关系与空间行为”,该研究关注北京典型就业集聚区的职住关系,在多期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IC刷卡数据、手机用户数据等大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就业集聚区的职住关系特征及其演化。此外,还探讨了北京市就业集聚区自身集聚程度、内部行业构成等差别对于集聚区内就业人群职住关系的影响,并且基于职住关系的影响因素的解读,对就业集聚区职住关系的调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大会报告第二节由同济大学的王德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徐磊青教授、南京大学甄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晓路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宇哲教授分别做了题为“社区更新规划的价值与目标:以深圳湖贝古村更新为例”、“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研究”、“ 多尺度建成环境对城市居民BMI的影响比较”、“ 城市社区照护关系的空间分异及其规划启示”、“ 基于个体时空行为的城市应急管理与规划”。 徐磊青教授介绍了行为研究在社区更新规划研究的应用案例。甄峰教授介绍了信息通讯技术影响下的“流空间”、“流动空间”及“场所空间”的前沿理论,并在此框架下验证新技术对居民时空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孙斌栋教授从城市和社区两个尺度分析了建成环境对个体BMI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个体BM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尺度而非社区尺度,且这类影响在中美两国存在差异。高晓路研究员提出并阐释了社区照护关系的概念和测度方法、对社区照护关系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不同类型社区的养老服务组织的优化策略。吴宇哲教授构建链接城市应急管理、城市规划与个体时空行为的分析框架,认为城市应急管理的要点包括个体时空行为的风险识别,并基于典型风险的识别进行城市应急管理与城市规划调整。

大会报告的第三场隆重推出了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的学术新人,由中山大学周素红教授主持。同济大学朱玮副教授、清华大学刘志林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张艳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黄潇婷副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栋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塔娜博士先后进行了大会学术报告。朱玮副教授以“虚拟时空行为研究——我们的实践与问题”为题,基于该团队长期对虚拟环境下的行为研究及应用的经验,提出虚拟环境下时空行为研究存在的五大问题,并从理论、方法论及技术层面进行探讨。刘志林副教授以“基于是空间行为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的思考”为题,将时空行为分析视角应用于社会与不平等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居住机会、社会网络及时空行为三个维度上的社会隔离及其互动机理,提出一个从时空行为的微观视角考察农民工城市融入及其制度性动因的理论框架。张艳博士进行了题为“新”时间地理学——瑞典Kajsa Elleg?rd团队的创新研究的大会报告,分享了瑞典“新”时间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该方法对中国城市地理与规划研究的启示与应用方向。黄潇婷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手机APP旅游行为调查数据的家庭旅游行为代际传承研究”的主题报告,尝试开拓家庭旅游行为的代际关系研究,基于手机APP的数据与分析,从家庭旅游动机行为、决策行为、空间行为和评价行为的维度解释家庭旅游行为代际传承的现象。李栋博士以“城市出行轨迹时空模式挖掘:基于机动车与自行车对比的初步研究”为题,以上海为例,利用互联网共享自行车和出租车数据,对比自行车与机动车轨迹时空模式,初步挖掘了不同轨迹数据的时空模式,尝试探讨城市空间的功能结构与出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塔娜博士做了题为“时空制约对个体活动空间的影响研究——兼面向空间公平的个体地理背景与空间公平的讨论”的主题报告,提出将活动空间面积与设施数量相结合作为个体地理背景的度量方式为衡量空间公平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探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对于活动空间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

27号上午共设置“时空行为与城市结构”、“城市空间与行为互动”、“时空行为与生活质量”、“时空行为与宜居性”、“时空行为与可持续交通”、“时空行为与社会公平”、“时空行为与休闲、旅游”等7个分主题分会场,分别邀请香港浸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周檬、南京大学冯建喜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静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党云晓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刘锴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申悦博士以及厦门大学李渊副教授等7人为每个主题的特邀发言人,由他们首先对该分会场研讨主题进行研究概述与导入,并同时主持每个分会场的发表和讨论。分会场发表的论文题目反映出时空行为与规划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识别、城市活动测度;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及健康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居民行为及城市空间的影响;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不平等研究;时空行为研究与公共设施的可达性;时空行为研究与社会空间分异;时空行为研究与景区规划等。7个平行分会场共41个发表,讨论深入、交流充分。

27号下午及27号上午共组织5场研究生专场发表,分别以“时空行为与社会规划”、“时空行为与移动性”、“时空行为与城市空间”及“时空行为与规划应用”为主题。每个研究生专场邀请两位评议人对每个发表进行点评,同时组织现场讨论。评议人既有空间行为与规划的资深学者,如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同济大学王德教授,又有该领域的学术新秀,如南京大学席广亮博士、秦萧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马静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的申悦博士、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古杰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的黄建毅博士等,精彩的点评为青年学子的学术处女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极大的帮助。

27号下午分会场结束后在全体会议阶段设置了“编辑与出版视角下的中国时空行为研究与规划”交流会,该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晓路研究员主持,大会邀请到科学出版社朱海燕编审、商务印书馆李娟编审、《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何书金研究员、《地理科学》编辑部主任佟连军研究员、《人文地理》编辑部主任李九泉教授、《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朱晓华研究员、《地理科学进展》编辑部主任刘春凤研究员、《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主任孙志涛高级城市规划师等从编辑与出版视角来谈谈中国时空行为研究与规划的发展与应用方向,并于与会代表进行互动。大家对空间行为视角下的地理学与规划学的跨界融合,以及地理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趋势和需求达成共识;对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的前景给予肯定;对新时期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以生活质量提高、生态文明为目标,关注社会公平、强调人文关怀、追求智慧城市等学科发展使命达成共识。何书金研究员还鼓励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中文期刊上进行发表,以繁荣国内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

最后,大会闭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艳博士主持,大会主席张景秋教授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向大会特邀发言人颁发证书。此外,张景秋教授在闭幕式上回顾了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从2005年发起,到2007年举办第一次学术年会至今的12次学术年会的组织特点、参会人员构成、会议议题等,特别是总结本次大会不仅在规模上较之以往多届会议大,而且在2天内安排了85位代表进行了会议交流,300余位代表中90%的参会者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此外还吸引了城乡规划领域的学者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的影响,展望了未来通过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的学术年会,努力建设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行为学派,创造以人为本的中国城市规划范式的目标。最后,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的发起人柴彦威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高度赞扬了本次会议组织形式新、发表议题新、会议规模大等特点,并宣布2017年第十三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将由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在杭州市联合承办。

 

(供稿人: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 张艳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张景秋)

2016年1129

更多大会精彩图集请关注中心首页:

 

大会全体参会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