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心召开“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实施方案研讨会

2016-07-01

  2016年6月10日,“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实施方案研讨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召开。受我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之邀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关美宝(Mei-Po Kwan)教授、北京大学赵鹏军研究员与冯健副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孟斌教授与张景秋教授、中山大学周素红教授、山东大学黄潇婷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申悦博士与塔娜博士访问我中心参加了本次会议。北京师范大学马静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张艳博士等二十余人共同听取会议并进行交流。该研讨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中美比较与理论创新”(41529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时间地理学为核心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及中国城市验证研究”(41571144)的课题阶段交流。

 

柴彦威教授主持项目研讨会

项目研讨会讨论现场

    研讨会一开始,柴彦威教授连同关美宝教授介绍了研讨会的主题。柴教授指出过去20多年时空间行为领域的城市研究呈现本地化特征,国内研究者对于国外的学术成果多采取“引进来”的态度。而此课题寄希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并扩大国内相关研究在国际研究学界的影响力。

在会上,我中心研究组成员张雪同学首先针对项目具体情况,回顾了相关研究基础,提出了项目方案及面临难点任务,其中着重对比中美两国在城市化过程及研究问题以验证其可比性,阐明了基于人的行为的视角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角度进行比较,对于我国城市优化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研究意义。随后,我中心副主任冯健教授则做了题为“北京研究基础(定性部分)”的汇报,强调了定量研究与质性方法的结合,并提出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空间,郊区社会空间重构与空间生产等热点城市问题。此外,赵鹏军研究员以“北京TOD、公共自行车调查情况介绍”为题介绍了其精彩的研究成果;孟斌教授做了“北京城市职住关系调查研究”的汇报,详细介绍了其调查工作及分析成果;周素红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研究成果“城市智能决策支持与模拟平台”,指出时空数据的挖掘、分析、模拟是将地理全局思路应用于微观管控的重要研究维度,可应用于盗窃和犯罪预测、急救设施规划模拟等前沿课题;黄潇婷副教授介绍了其最新行为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心肺测试仪、微信、可穿戴设备、眼动仪实验室和自主开发的手机app等,让人耳目一新;申悦博士做了“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郊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上海为例”的汇报,指出中国郊区在空间类型和群体方面的复杂性与研究挑战及应对;最后,中心成员端木一博同学就调查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

    此次研讨会是中美时空行为研究学者的重要交流活动,是城市时空行为调查与分析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有助于加快推进时空间行为研究中美国际网络发展壮大,并积极推动中美城市时空间行为调查与研究方法创新。会议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何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