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_20210609221431523717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时空行为”专栏导读

2021-04-18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时空行为专栏导读

 

作者简介:杨春志(196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研究员,《城市发展研究》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规划。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大规模蔓延,不仅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而且还极大扰乱公众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社会的恐慌情绪。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以减少疫情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关心的迫切问题。国内外多个学科也迅速开展相关研究,为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应急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支撑。但是,现有的大多数研究多基于宏观时空尺度的剖析,相对缺乏从个体的微观视角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居民时空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面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需求,时间地理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时间地理学围绕时空间、个体的不可分割性、制约等提出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建构出一套分析时空间行为的独特方法论,对分析疫情影响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有效。经典时间地理学基于路径和棱柱等概念和方法,有利于分析物质空间和制约对行为的影响。后来兴起的新时间地理学在研究视角上实现了从“家外”转向“家内”、从“个体”拓展到“组织”、从强调“物质空间”制约转向“社会文化”制约的创新,丰富了人类活动复杂情境性的阐释。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学者对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新时间地理学概念和方法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常态下的居民行为,对于应急态下居民时空间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国际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个体和群体的时间地理学研究也刚刚起步。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探索时空间行为方法论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依托北京大学防控攻关专项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空行为轨迹分析与居民日常活动应急管理研究”,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时空行为研究团队联合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张文佳团队、北京联合大学张艳团队等,在北京双井街道和北京城市象限公司的支持下,于2020年6月至8月间,抽取双井街道的80位居民,进行了疫情影响下居民时空行为变化的线上调查。而在疫情“震中”武汉市,武汉大学谢波团队对武汉市主城区内于2020年1月18日至3月5日发病的19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就医时空行为调查,力求揭示患者就医行为的制约因素,为制定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患者就医行为的防疫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在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专栏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时空行为”主题组织的6篇论文,是上述两项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6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学者对时间地理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时空行为变化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一文汇总分析了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居民时空行为的特征。基于时间地理学所坚持的制约的行为观,从权威制约、组合制约和能力制约等方面对居民时空间行为的变化做出了解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时间利用变化及其差异》一文基于时间利用变化的聚类方法,量化分析了不同人群在疫情影响下日常活动时间利用变化的差异,弥补了现有研究缺乏整日尺度考察疫情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的不足,也为应急突发事件下不同群体的精准帮扶提供了科学支持。

疫情影响下家庭是防疫的重要单元,家庭成员重新分配家庭资源,调整家庭分工,尽可能减小疫情带来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家庭企划与活动的地方秩序变化———北京市双井街道居民的案例分析》一文,基于新时间地理学关于企划—活动系统和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等核心概念,以育儿与家庭照料企划为研究对象,从企划实现过程中的主体互动关系、资源与制约转化、时空组合等方面,分析了疫情不同时期日常活动时空特征以及家庭地方秩序等的变化。《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居家学习对家长时空行为的影响》一文则分析了家长如何通过自我调整、家庭成员相互协商、任务重新分配等策略,促进孩子居家学习任务的实现,展现了家庭这一组织在面临家庭任务变化时的韧性,对于理解疫情防控期间的家校互动和家内协商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城市医疗系统,极大考验各级管理部门响应急剧增长的就医需求的社会治理能力。《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患者的就医行为特征及制约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一文,创新性地采用“月路径”的测度方式,从时间节奏、时间利用和空间迁移特征等三方面,深入刻画了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就医行为的时空特征,揭示了不同阶段影响患者就医行为路径的制约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精准化的防疫政策提供了借鉴。《疫情下的“首道防线”:从就医企划审视家与社区地方秩序重构》一文则关注非新冠肺炎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就医企划,基于北京市双井街道典型案例家庭的深入剖析,研究家庭成员如何主动调整家的地方秩序以实现特殊时期的就医企划,既满足患病群体的健康维持需求,也保障其他家庭成员的防疫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凸显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下居民时空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影响范围广、成因复杂等特点,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的时空间行为研究要应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就要促进时空行为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既要坚持时间地理学等理论视角,也要汲取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学术营养,创新时空间行为研究应用于应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与此同时,需要立足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开展全方位的应急管理研究。切实从人的感受和需求出发,研究不同家庭成员、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和弱势群体在突发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时空资源的需求以及时空间行为的变化。另外,需要坚持应用导向。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需求,将时空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体检、城市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中去;面向城市规划的应用需求,把城市安全体系建设融入居民日常行为,加快健康城市建设和安全生活圈规划,增强城市和社区应对各种风险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