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2014年度年终总结

2015-02-01

2014年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成立的第一年。中心充分发挥了其学科引领与国内外交流平台的作用,以面向智慧城市应用的时空间行为研究为核心,在科研项目攻关、学术论文发表与专著出版、国内外学术交流、系列讲座、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逐渐形成一支国内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团队。


一、  科研探索,服务大众

2014年,中心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城市智慧出行研究课题前两年开展的基础上,搭建了城市居民智慧出行服务系统及北京上地-清河地区示范工程,为国家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智慧出行关键技术与居民服务的综合示范;编制了《城市居民智慧出行指南》,面向全国提供智慧出行技术流程的综合指南,提升了智慧城市相关研究的社会效益。

2014年,中心开发了社区365”智慧社区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在整合社区海量信息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了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服务创新。

2014年,中心积极参与由住建部牵头的智慧城市二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计划自2015年起负责或参与多项智慧城市业务的国标、标准导则编制(如智慧社区建设规范、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技术导则、多规划融合顶层设计导则等),继续引领国家智慧城市产学研一体化的探索。

2014年,中心与北京市科协合作,定期为首都都科技思想库提供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等领域的科技报告,全年累计基于国内外行业领域研究动态及学术研究成果完成报告16篇,将研究前沿成果及时反馈给北京市居民,提升了相关研究的社会影响力。

二、论文著作,硕果累累

2014年我中心师生共发表SCI/SSCI英文期刊论文19篇,探索中心2014年发表的文章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时空间行为理论开展探索,形成一系列颇具国内外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由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牵头,联合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在《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六期上刊登专栏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规划。从多角度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在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应用与前景,指出智慧城市是人本城市与信息城市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时空间行为研究成为最有效的黏合剂,能够全面革新传统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时空间尺度,使其更加科学化与智慧化。

2014年中心出版两部著作译作,分别是《空间行为与行为空间》(柴彦威等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87页)与《单位的前世今生—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柴彦威、张纯、何宏光、张艳译,金毅、刘天宝校,2014,,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37页)

 

三、学术交流,逐浪前沿

中心成员累计参与二十余场国际国内会议会议。会议涵盖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地理学与健康研究等多重议题,中心成员一方面作为参与者把握和熟悉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领域的动态发展,另一方面为团队引入了多元的学科思维与见解,跨界交流促成了更为健康的学科竞合态势,也为地理学参与智慧城市的探索铺路。

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多次出席了国际时间地理学日学术研讨会、地理学与健康研究国际网络学术会议、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表了一系列掷地有声的成果,系统地提出了智慧城市是人本城市与信息城市有机结合的产物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创新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等观点,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反响。

中心副主任刘瑜教授在20144月赴美,分别在佐治亚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作报告,介绍研究组研究成果。本年度刘瑜教授在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报告和交流。

 

我中心在上一年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及学界领军能力,主办多场专家咨询、决策沙龙,并邀请到相关领域的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科前沿,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与分享前瞻指引,起到了提升知名度并与国内外同行业者互通有无的作用。

6月,中心主办了“北京城市交通与环境污染及出行健康”咨询决策沙龙。沙龙主题为“时空间行为研究在环境污染与交通研究中的结合与应用”,亦作为首都科技思想库的品牌活动推广,并邀请了国内外十余名学者发表学术报告。会议指出了时空行为研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在城市智慧出行服务、智慧交通规划等具体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上一年度,中心共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报告交流会十余场,引进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领域的国内外前沿学者交流,跨学科的交流为扩宽了研究思维与视角,使得中心始终把握学科动态的脉搏。

四、2014年度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一览

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关美宝教授 (Mei-Po Kwan) 来访我中心,听取我中心关于“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的报告,作为项目的美方合作者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共同制定;

2、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规划系博导、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智慧城市研究院甄峰教授携团队访问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并做学术报告。《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朱晓华博士进行了点评与指导;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北京城市实验室(BCL)创始人龙瀛博士来访城市与环境学院,并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大模型——全国范围微观尺度城市研究的若干案例》报告;

4、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南凌博士到访我中心,并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我们生存的环境安全么?——基于自然环境分析下的城市规划思路和案例》报告;

5、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周江评博士莅临我中心并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大数据与协作城市研究:弱联系的力量》的报告;

6、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副主席曹新宇博士莅临我中心并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中国城镇化对中国碳足迹的影响》的报告;

7、爱沙尼亚塔图大学地理学院Rein Ahas教授到访我中心,并做“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系列讲座之《欧洲智慧城市与社区研究与实践》;

8、伦敦大学学院交通研究中心教授Peter Jones到访我中心,并发表题为“The role of an evolving paradigm in shaping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s over the last 50 years”的学术讲座;

9、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王法辉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The matter of geography in public health”的讲座;

10、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邹明祥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Using Big Data and Social Media to Study Human Dynamics in the Mobile Age”的讲座;

11、俄亥俄州立大学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Optimal Allocation of Land Uses to Minimize Earthquake Damages: Application to Taichung, Taiwan”的讲座;

12、南卡罗来纳大学郭殿生副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Computational Analysis, Visualization and Modeling of Geographic Mobility”的讲座;

13、中山大学柳林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城市内涝成因、模拟与应对”的讲座;

14、佐治亚大学穆岚副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美国地方公共健康部门区划的多样性”的讲座;

15、美国Esri公司付品德博士到访,进行了题为“Web GIS:技术、应用和方向”的讲座;

16、悉尼科技大学李三江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Qualitativ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 An Introduction”的讲座;

17、伦敦大学学院程涛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Space-time Analytics of Twitter Data for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and Citizens”的讲座;

18、伊利诺伊大学王少文教授到访,进行了题为“A CyberGIS Research Agenda”的讲座。

 

 

(供稿人:马昕琳)